解穢酒 / 纓紅宴 / 英雄宴的由來與差異:香港喪宴習俗小知識
引言:名稱背後,是傳統的智慧與祝福
在香港的喪禮習俗中,儀式後的聚餐有著不同的稱呼:「解穢酒」、「纓紅宴」、「英雄宴」。您是否曾感到困惑,它們究竟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,還是各有深意?
事實上,這三個名稱背後,蘊含著古人對生命禮儀的細膩安排與祝福。本文將為您正本清源,釐清它們的由來與差異。

第一部:解穢酒——洗去哀愁,互相慰藉
1. 名稱由來與核心意義
- 「穢」的指涉: 這裡的「穢」,並非指身體污垢,而是指喪禮所帶來的哀傷、不祥的氣氛。
- 「解」的儀式: 「解穢」意指透過這頓飯菜與酒水,為參加喪禮的親友解除這份哀傷之氣,讓大家能夠重新投入日常生活。
- 別稱「解慰酒」: 此名稱更直接點出了這頓飯的深層目的——解除傷痛,慰藉心靈,與現代「解慰宴」的理念一脈相承。
2. 舉行時機與特點
- 時機: 於整個「脫孝」期前舉行。傳統上在每個「七」(如頭七、三七)進行法事後,親友會共進解穢酒,互相扶持。
- 菜式: 傳統上以七道素菜為主,體現莊重與虔敬。
第二部:纓紅宴——辭別喪事,迎接吉祥
1. 名稱正名與深刻內涵
- 正確寫法: 正寫為「纓紅宴」。「纓」指古時帽子上的帶子,「紅」則象徵吉祥。
- 文化象徵: 此名稱相傳與古代儀式有關,寓意著喪期已滿,脫去喪服(解除白纓),重新綁上紅色的吉祥飾物,代表著從悲傷中走出,迎接新生與未來的喜事。
2. 舉行時機與意義
- 時機: 於所有喪禮儀式完畢、先人落土為安後,即 「脫孝」之後 舉行。
- 意義: 這是一場象徵儀式圓滿結束的宴席,標誌著家屬將回歸日常生活,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祝願。
第三部:英雄宴——一個常見的口語化誤稱
1. 誤稱的來源
- 「英雄宴」 這個名稱,實為「纓紅宴」的粵語同音誤稱。由於「纓紅」與「英雄」發音相近,在長期的口耳相傳中,不少人便誤寫成了「英雄宴」。
- 請注意: 在正統習俗中,並不存在一個專門稱為「英雄宴」的獨立儀式。
2. 約定俗成的用法
- 儘管是誤稱,但「英雄宴」在香港民間已廣泛流傳,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口語詞,其指代的其實就是「纓紅宴」。
總結:三者關係速查表
為了讓您一目了然,我們用表格梳理三者的核心差異:

結語:從傳統智慧到現代實踐——「解慰宴」的承傳與昇華
了解「解穢酒」的慰藉本意與「纓紅宴」的祝福精神,我們不難發現,傳統習俗的核心始終是對生者的關懷。然而,在現今社會,匆忙與喧鬧的環境往往讓這些深意難以實現。
幸福川 的「解慰宴」,正是為了承傳這份智慧而生。 我們深刻理解:
- 「解穢酒」所追求的,是心靈的洗滌與慰藉。
- 「纓紅宴」所象徵的,是平穩過渡與新生的祝福。
因此,我們將兩者的精髓融合,打造現代的「解慰宴」體驗:
- 我們提供獨立寧靜的空間,延續「解穢」中所需的沉澱與對話。
- 我們堅持專業體貼的服務,實現「纓紅」中對未來安好的祝願。
- 我們相信,真正的告別,需要理解、尊重與安心的環境。
選擇解慰宴,是選擇以一種更從容、更深刻的方式,實現傳統習俗中最珍貴的祝福本意。
【延伸閱讀】